【特稿】 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再次掀起一轮波澜壮阔的风暴。中美两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间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角逐,在这个角逐过程中,投资者们也成为了其中不可忽视的参与者。

自上月初以来,随着新冠疫苗接种进度加快和各国经济复苏预期提振下,全球主要股指纷纷攀升。然而,在此背景下,“贸易战”、“技术封锁”等诸多因素使得中美两国股市出现明显分化。

中美股市博弈:A股遭受压力,投资者关注买入机会

首先聚焦中国A股市场,在外部环境变动影响下表现低迷。由于短时间内政策调整频率较高、监管层对互联网巨头进行更严格审查等原因导致投资者信心受到打击,并引发抛售行情。数据显示,《证券日报》综合沪深300指数跌幅排名统计结果显示, 本周共有92只个股跌停;同时北向资金持续净卖出,加重了市场的压力。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股市。尽管近期也受到一些不利因素影响,如通胀预期上升、就业数据波动等,但整体表现仍较为稳健。特别是科技股板块,在疫情后全球数字化浪潮推动下持续走强,并刷新历史新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相继突破30000点和15000点大关。

中美两国股市分化背后折射出不同经济结构及政策环境所带来的巨大差异。“中国制造2025”、“双循环发展战略”等宏观政策目标使得A股更多地依赖于内需拉动;而美国则以消费者驱动型经济模式为主导,在金融科技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然而,正是这种差异性给投资者提供了难得的买入机会。“低吸”的声音在底部反复回荡:伴随着监管风暴逐渐过去,“价值洼地”将重新被挖掘并释放其潜力。

首先,中国A股市场的核心资产仍然具备长期投资价值。一方面,随着国内消费升级和科技创新不断推进,“双循环发展战略”将为相关行业带来更多增量机会;另一方面,在政策驱动下加大改革开放步伐、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措施也有望吸引更多境外资金流入。

其次,监管趋严背后所蕴含的风险防范意识与长远规划并非坏事。“以权益性理财产品替代同类信托计划”,“网约车司机员工化管理”的实施等措施表明了对于金融体系稳定做出努力,并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潜在系统性风险。这或许是一个良好的信号:尤其是对那些注重安全边际、寻求中长期收益而言。

第三,在美国股市遭遇调整之时,部分优质企业正逐渐转向中国A股进行二次上市。此前已经有华尔街巨头如花旗集团、摩根士丹利相继宣布拟申请开设独资证券公司,并表示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这也为国内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买入机会背后依旧存在着各种风险挑战。首先,全球经济复苏进程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尤其是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带来的影响;其次,政策调控和监管力度仍存变数;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点是价格泡沫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因此,在把握买入机会时需谨慎行事、审时度势。专家建议广大投资者应保持理智与稳健心态, 并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以及长期规划进行布局。同时在个人层面上注重分散化配置并遵循价值投资原则,则有望获取较好收益。

总之,中美股市博弈正如火如荼地展开。“A股低迷”、“美股高歌”的现象表明两国经济体所处阶段存在显著区别,并从中衍生出诸多关联效应。“购买窗口期”的到来给予了那些有长期投资眼光的人们一次抄底和布局的机会。然而,任何投资都不是没有风险的,只有在理性、审慎中进行决策才能够更好地追求财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