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前线客户端

北京市人大代表黄勇:以竞争政策促进北京数字产业和相关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2%,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看到政府工作报告列出的成绩单,市人大代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黄勇说:“过去一年的工作十分不容易,各项工作挑战都很大,北京完成得很好。”黄勇认为,北京非常注重问题导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目前北京发展面临恢复经济、提振信心、促进消费、保障民生、开展建设、布局创新等一系列问题,为接下来一年的工作找准了努力方向。

北京市人大代表黄勇:以竞争政策促进北京数字产业和相关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列出了2024年11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其中包括“聚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壮大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更好赋能首都高质量发展”两项。黄勇认为,瞄准科技创新和前沿领域精准发力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特色。数字经济和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业是北京市“两区”建设的发展重点和优势产业。多个头部互联网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总部、分部、制造基地设立在北京,全国约50%的互联网平台独角兽企业活跃在北京,加上北京天然的消费能力,共同构成了北京发展数字经济和相关高新制造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潜力巨大。

  黄勇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北京数字经济和相关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面临一些问题。一是对于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智能制造产业,政策推动的作用依然高于市场驱动。在政策推动刺激市场进入、延缓优胜劣汰的条件下,北京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已出现“内卷式”价格竞争情况。企业在恶性竞争背景下进行大量创新投入,必然会提高成本,从而导致企业生存风险增加,同时企业缴纳相关专利费用积极性不高,对外出口和国内销售的侵权禁令隐患正在累积。二是对于数字经济的发展、监管和治理,政府和市场各自发挥作用的界限模糊,“条块式”监管多于“生态化”治理。平台应用场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要环境,发展平台经济就是发展数字经济。目前平台企业面临价格、广告、消保、产品质量、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未成年人保护、信息网络安全等多方面的监管,“条块式”监管在整体统筹协调不足的情况下容易“无序叠加”,制约平台企业的创新发展。

北京市人大代表黄勇:以竞争政策促进北京数字产业和相关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数字经济从数字平台阶段迈向数字智能时代,数字经济和相关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创新已不再局限于产业内部,而是体现为整个行业、整个市场的协同式、生态式创新。黄勇介绍,革命性、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在生态创新发展过程中自然孕育而生,其产生的具体环节和领域几乎无法事先计划。只有通过底层技术、基础设施和海量市场化应用场景的协同发展,才能为革命性、颠覆性的创新创造条件。因此,竞争政策对于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此,黄勇建议,在促进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要主动将政策推动转化为市场驱动。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发挥竞争政策对产业、财政、投资、消费、贸易等政策的统筹协调作用,深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按照符合市场竞争规律的方式引导行业发展;更好发挥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作用,不宜采用动用财政资金、出台刺激政策等方式,为现在和未来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的企业强行“输血续命”,避免系统性风险积累;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专利侵权与反垄断隐患,主动向企业提示有关风险,组织企业与权利人、学者、律师等群体展开多方研讨。

  同时,黄勇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监管治理的体制机制,从条块式的“多法共治”迈向协同式的“生态治理”。在生态创新背景下,充分认识平台企业不同业务条线之间的有机联系,在监管层面做好“生态治理”的整体协调;从为平台企业降低合规成本的角度,全面盘点现有相关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为企业提供明确指引;今后在地方性法规立法过程中,要为相关产业发展创新预留足够空间,不宜采用“一刀切”方式,避免规则成为制约企业创新的堵点;对于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注重顺势发挥市场本身的调节化解作用。

  作者:布朗 金哲